文渊:完胜的大清国
一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为了愚民,更为了腐朽没落的大清国的稳定和壮自己的胆,慈禧密旨全面封锁北洋水师的败绩,并开动宣传机器,竟恬不知耻地谎称大清在甲午海战中完胜、日军在战败后向大清投降。中文报纸早已接到禁令,自是不会报道大清惨败的真相,…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蒋经国:写给季米特洛夫的信
【学者徐泽荣博士按:过去史家知道有这封信,但无从获悉信中内容。我委托何宏对照苏联档案集的德文版和中文版,查出中文版不知为何删去此项。香港《前哨》杂志3月号今日出街,载有此文。】 敬爱的季米特诺夫同志, 我于11年前在自己14岁的时候从中国来到苏维埃共和国。我走向共产党…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李洁: 在俄罗斯,有座狗碑叫“忠诚”
这是个储存了11年的记忆,今逢狗年,应该把它写出来了。 2007年是俄罗斯政府主办的“中国年”,而上一年则是中国政府主办的“俄国年”。是年9月上旬,笔者有幸搭上了俄政府提供的“朱可夫号”豪华游轮,自莫斯科启航,开始对伏尔加河沿岸各城市进行访问。15日清晨,“朱可夫号…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丙舒: 与世界接轨和共产主义
“与世界接轨”这句口号开始流行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当年,苏联的倒台宣告了共产主义实践的失败,中国实行的鸟笼经济道路也走进了死胡同。中共高层无奈之下打起了对外开放,引进资本主义的主意。当时以朱镕基为代表的亲美派设想了一个“倒逼机制”,即通过加入世贸组织(WTO)与世界接轨的方法…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李时章:韩家亮问题的症结和马克思主义(二)
所有真正懂得哲学的人都知道,哲学就是批判性思想的应用。所谓的批判就是用通过纪律化形成的标尺对任何书面或口头表达的思想和观点进行分析和梳理,并将事物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关系说得清晰,从而达到去伪纯真的目的。 “批判”一词的鼻祖来自希腊文,意思是发现事物或人价值的能力。现代意义上的…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吴鑫岩:文化基因的表达
六四事件已经过去了二十九年,很多年青人对此知之甚少,然而其历史意义却不容低估。文革结束以后,为了否定毛泽东的治国理念,在1978年5月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最终达成了共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了这样一条基本原理,人们就可以重新审视文革所造成的祸害,从而使毛泽东的思想…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吴鑫岩:同化的跟随与异化的引领
一周前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达成了“停火协议”,作为让步中国把进口整车的关税降低到了15%,并且把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关税降低到6%。然而,没过几天特朗普就威胁对外国的进口汽车进行232 调查,知情人士认为美国有可能把进口汽车的关税从WTO条约规定的2.5%猛增到25%。目前,美国进口汽…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刘路新:为何中国很少思想家
读中国历史,你会发现,中国有很多的读书人,却很少有思想家。为什么? 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国历史上,多数时候,思考的范围是由当权者划定的,思想往往也是他们垄断的;其次,中国的读书人,向来具有政治化的传统,他们对异端思想的容忍度较低;其三,中国哲学侧重于求“道…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刘愚说书:在现实与精神的双重国度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 德国著名诗人、小说家 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890年,13岁的少年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突然意识到,自己必须成为一名诗人。 在德国杜宾根拉丁语学校枯燥呆板的神学填鸭教育中,这…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李时章:意识形态与专制
最近,有一篇思辰写的文章《中国问题的症结不在意识形态,在专制体制》[1]。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是认为我和韩家亮的交锋的焦点是关于是什么样的意识形态造就目前中国问题的,并指出中国的问题是出在专制体制上。对于这篇文章,韩家亮在他的《大陆人的哲学和社科问题》文章中表示,从中找不出可以讨论的…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解玺璋:张恨水与冰心的绯闻纯属造谣
这也许不是一篇非作不可的文章,但似乎又有不得不作的理由。而理由之一即,此事固属子虚乌有,向壁虚构,但总有好奇之人,好事之人,在这件事上纠缠不休。网上的煞有介事且不论,我这几年在作《张恨水传》,也经常遇到喜欢求证此事的朋友。 即使那些力证此事不足信的文章,往往用的仍是似是而非的论据…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胥志义:打倒黄世仁能否解放喜儿?
我们曾说中国历史“波澜壮阔”,也有“风云际会”画卷。多少“逐鹿中原”的好汉,“傲视天下”的英雄,带来一场场惊心动魄,血流成河的斗争。成功与失败并存,辉煌与悲壮同在。但所有这些斗争都是权力斗争。它以“吊民伐罪”为口号,也对权力罪恶进行摧毁,而革命结果,却没有个体权利崛起。所以只带来…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三毛:林妹妹的裙子
这两条裙子,是我收藏中国东西的开始。 有一年,回到台湾来,父亲老说我的衣服不够,每天都催人上街去买新衣服。 对于穿着,并不是不喜欢,相反的,就因为太喜欢了,反而十分固执的挑选那种自然风味的打扮。这么一来,橱窗里流行的服饰全都不合心意——它们那么正式,应该属于上…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张又普:东西方战俘
本人生长在中国29年半,然后在海外生活了33年(本文初稿于2015年8月),自认为自己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夹缝中的怪物。国内友人认为我早都变成外国人了,但美国同事和邻居们却都认为我完全是中国人。作为一名夹缝中的怪物,有时看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反而更清楚一些,于是就想向大家介绍一二,…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枫晴:被禁出版的《杨宪益传》
杨宪益(罗雪村绘) 这又是一本"不如烟"的传记。从杨老手里接过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书是这么沉这么重的。 本文要写的并非杨老正式出版的二十多万字的英文自传《白虎星照命》,而是化名"雷音" 的作者在历时七年的资料收集采访后,"因种种原因无法公开出版"而"自费印…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吴鑫岩:大学的困境
中国的高考刚刚结束,估计有不少考生准备将来毕业以后出国深造。然而,特朗普政府最近正在收紧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政策,特别是学理工科的学生。除了那几所军校以外,美国没有国立大学,所以联邦政府无权直接插手州立大学的管理,更无权干涉私立大学。因此,将来中国学生的出国留学之路不会被卡死,但签…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梁漱溟: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本文系梁漱溟先生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的讲演。)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千字君:文明社会的六个特征
【文明的进程,就是人类不断摆脱野蛮的进程;文明的最大功用,就是“让人活得像一个人”。】 人类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老子 什么是文明(civilization)?这个概念充满了争议。《牛津词典》对“文明”的定义是——“指社会高度发达、有组织的一种状态”。但是,怎样的社会状…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书单:半个故宫都是他捐献的,可我总觉得国家对不起他
【人说过,张伯驹的名字,要么不知道,知道了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如果你只知道故宫,却不了解张伯驹的一生。那将是一个莫大的遗憾。时至今日,故宫的镇馆之宝上,依然留有他的气息。而比这更重要的,是他一生行过的姿态。——书单君】 - 1 - 清末民初的河南项城,曾有两家…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易明:瑞士文明的高度让世界仰望
政治:理性与有序 2014年11月,一向低调平静的瑞士,一项公投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公投的内容,是决定瑞士公民可否享有每月4000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2.8万元),或每小时22瑞郎的法定最低工资。也就是说,瑞士国民,不需要上一天班,每月就可从国家领取2.8万元人民币…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