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路鲁山人(日):漫谈金枪鱼
没有任何地方比东京吃的金枪鱼多。夏季,据说东京鱼河岸每天买卖的金枪鱼大约有一千条。从入秋到冬季,每天销售三百条,由此可以想象东京人多么喜爱金枪鱼。夏季的一千条,是因为夏季渔获量高,冬季三百条也只是因为冬季渔获量只有三百条的缘故。冬季比夏季渔获量少三分之一。这些金枪鱼的产地…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邱林:等了176年 -- 中国的崛起让英国心服口服
大国的崛起与衰退往往就在一瞬间 这听起来很糟糕,我们不愿吹毛求疵。虽然英国没有任何关于衰退的官方定义,但许多迹象却让我们不得不朝这方面去想。 获得连任的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上周首次发表重要演说——选择谈论的计划是确保英国医院在周末人手更加充足。而欧洲的移民危机、乌克兰…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成朴:关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一点思辩
过去,上海外滩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是中国革命的催化济。按中文维基的说法:“然而有很多人表示曾见过「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示。1903年,周作人在日记中记述他看到的是「犬与华人不准入」七个字;1923年蔡和森说他看到的是「狗同中国人不许入」这八字,这是因为民族主义者周作人把…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吴鑫岩:傲慢与成见
在二战期间曾经广为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一个德军高级将领在嫖娼时向一个妓女展示了一张世界地图,然后自豪地告诉她德国正准备入侵苏联。妓女听后兴奋地问:“苏联在哪?”当那个军官指着那片辽阔的国土时,妓女都惊呆了,迫不及待地说:“你赶快去告诉元首,他可能还不知道苏联这…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魏京生:习近平访美
过两天习近平就要访问美国了。大家都在猜测:习近平要说些什么?奥巴马要说些什么?也就是媒体正在炒作的所谓的中美博弈。我想,这么重要的访问,不会是说些个废话来敷衍了事。总应该是解决一些问题,达成一些妥协,才不是白跑一趟。 习近平想要什么呢?媒体们都估计,他想要的东西太多了,不会…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李江琳:夸大了的和掩盖了的战争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世界各地有不少紀念活動,引人注目的是普京的俄羅斯閱兵,貴賓習近平率領中國軍隊方陣出席;而習近平的北京閱兵,普京也作為貴賓出席還禮。習近平始料未及的是,他的高調紀念活動引出了大陸知識界關於「誰領導了抗戰」、「誰是抗戰的主力」、「中共在抗戰期間幹了…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金一南:美军强大,并不是因为它拥有世界第一的军费!
2001年,我到美国国防大学讲学,那几年间,凡是赴美访问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几乎无人不厌恶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中国处处长,那是一个典型的小人。不管你提什么要求,他都趾高气扬地推诿。后来,我们看见了他的另一副嘴脸。 那次讲学,美方反映不错,临时增加了一项议程:美国国防部部长助…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徐贲:为什么德国与日本在战后悔罪上差异这么大?
美国学者露丝·本尼迪克特曾提出一种人类学上的解释,认为德国与日本战后的表现不同,原因在于日本人有亚洲人的“耻文化”,而德国人则属于基督教的“罪文化”。布鲁玛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德国人和日本人在民族性格中存在某种劣根性”的文化差异本质论观点是错误的。在布鲁玛看来,问题的关键是政…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鲁白:中国院士制度是利益制度
在国人兴奋之余,屠之获奖也引发了很多争论,包括屠呦呦缘何多次落选院士、及集体科研成果的署名权等问题。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宣布,来自中医科学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另外两名外国科学家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屠呦呦遂成为中国大陆地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士。在国…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华夏文摘】伍国: 友善和敌意并存—-美国大学生看中国
2015年9月29日的《纽约时报》刊载记者储百亮(Chris Buckley)的文章《中国人拥抱美国文化而非其政策》 ,指出中国年轻人普遍喜欢美国电影,体育,餐饮,向往美国生活方式,但在国际关系议题上却支持中国政府的观点,对美国政府的意图持不信任态度, 相信美…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吴鑫岩:一战泯恩仇
欧洲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前苏联境内,而苏德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这场战役中苏联能够取胜的关键因素是及时把驻扎在远东的大批部队调来参战,从而在军队数量上占有了优势。很多人认为,假如日本和德国同时向苏联发起进攻,苏联很可能难以应付两面作战的格局,最终…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苏彤:首个获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本应是他!
公元2015年10月5日,下午五点三十分,2015年诺贝尔奖的第一个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率先揭晓。随后,一个中国人并不十分熟悉的名字——屠呦呦,进入了公众视线并迅速在网络上刷屏。这位85岁的中国药学家,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 由于中国人首次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张隆溪: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杨绛先生的新著《我们仨》,标题十分醒目,书中记叙她和钱钟书先生及女儿钱瑗一家三口的生活,最近由三联书店在国内出版,在香港则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刊印了繁体字本。[杨绛,《我们仨》(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3)。以下引用此书均据此版本,并在文中注明页码。] 这本书从一九三五年杨绛与钱…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王克斌:从制约现象到民主制度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任何稳定的系统都离不开相互制约,没有制约就没有稳定。天有阴晴,地有干湿,人分男女,鸟备双翼,阴阳相辅,构成世界。顺其道则兴,逆其道则衰。这个普适的道理对一个国家、政权也是如此。 往大处看,9大行星和太阳之间是一个稳定的系统。按百度说…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秋山:“二奶村”辨析
四季阳光明媚的南加利佛尼亚,靠近洛杉矶,在其东北部有一座小城,叫做亚凯迪(Arcadia)。最近,这小城突然引发包括华人在内的美国百姓的关注,因为小城得了一个绰号“二奶村”。美国主流社会最初被这个雅称弄得一头雾水,如今终于明白了其中奥妙,于是美国社会的口语中增加了一个新词汇“Er…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彭小明:向民主国家的政治家学习
大家都知道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死难者纪念碑前一跪成名天下知。勃兰特的言行跟他的思想有关系。他流亡到北欧,非常注意学习北欧社会民主党和尊重基督教文化的经验。在流亡时期,他非常注重学习外国的理论和实践。他冒名作为挪威学生回到德国留学,直接了解德国的民情动态,然后又拜北欧社民党为师,学…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华夏文摘】三妹:革命还是改良
一.革命一词的本意和实际意义 近二十几年来,对于革命,我听到不少危言耸听的套话说辞,说什么革命会导致血流成河、军阀混战、天下大乱,以致中国人一提革命就害怕,就想到流血和暴力。其实那些话都是政府和它的御用文人吓唬咱们老百姓的,有些老百姓也拾人牙慧自己吓唬自己。历史证明,暴力革…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顾土: 杰出的抗战作品为何难产
联展画家曹勇作品《地道战》 文革期间,全国人民曾整整一年疯狂批判了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拍摄的《中国》,文革后又不得不向这位对社会主义中国满怀友好、甚至还对文革有些许美化的伟大导演道歉。 如今许多人的思维仍与当年批判《中国》时一样。一遇外国的如实报道、一看“负面”内容,就认…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共识网特稿:是是非非文工团
今年的阅兵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裁军三十万的决定。把非战斗序列的文工团推上了裁军的风口浪尖。文工团到底是怎样一个团体呢? 1. 狭义的文工团与广义的文工团 作为国家利益的暴力保卫者,军队成员理论上应为作战人员。然而,其中也有看似与作战毫无关系的在编人员,文工…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毛丹青 :村上春树的铁人相
采访过村上春树的日本女记者告诉我一个采访窍门,并且说:“这个窍门只能用于面对他的时候,对其他作家是无效的!” 据说,了解村上春树的记者一开头都会直接问他:“您今天早上跑步了吗?”对这么友好的提问,哪怕村上的情绪不是最佳状态,他也会马上扭转过来,而且记者得到的回答基本上离不开…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