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幼马:1931年共产国际为何事突击发展宋庆龄从事秘密工作
[本文节选自《人民网》,原题:毛泽东曾向宋庆龄借款5万美元害其差点暴露共产党员身份] 1931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后叛变。顾顺章是周恩来在中央特科的主要助手,是专门负责处决内部叛徒和间谍的所谓“打狗队”队长。他的叛变使中共包括上海的地下党…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茅于轼:重温洛克名言
﹝天则经济研究所名誉理事长茅于轼为FT中文网撰稿﹞ 300年前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就说过:财产不可公有,权力不可私有。300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这句话,深感他的思想深刻。这句话所发出的光辉,至今还能照耀人类社会,帮助许多人觉醒。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哈维尔:新年献辞(1990)
【瓦茨拉夫·哈维尔(捷克语:Václav Havel),1936年10月5日-2011年12月18日。捷克作家及剧作家,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天鹅绒革命的思想家之一。1989年12月29日,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一次真正的民主选举中,出狱仅42天的哈维尔…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没有制约的经济:国家灾难的根源
来源: 志仁儒学微信号 世人崇拜罗素,认为他是一个大哲学家;中国人也崇拜他,因为他对中国问题,有深邃的见解。连大文学家龙应台都对罗素佩服得五体投地。遗憾的是,罗素看到了中国的趋势,但没有看到发展趋势背后的文化的结构的原因。 当下的中国,目前经济的巨大发展,跟传统的…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刘军宁:从巴士底狱到柏林墙
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该发生的事终究要发生,而且总是会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这句话用在柏林墙的命运上最恰当不过。1989年11月9日,随着风雨飘摇的东德政府辞职下台,柏林墙失去了最后的存在理由。东西柏林人随即抄起大锤镐头,拆毁了挡在他们中间达28年的柏林墙。 1961年8月…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末那识:血战钢锯岭:一部残酷的战争片,却诠释了最高级的爱
有人说《血战钢锯岭》明明是一部男人必看的战争片,但它却征服了女人。 因为一部残酷的战争片中,我们感受到的却是满满的爱。父亲对儿子的爱,妻子对丈夫的爱,战士对祖国的爱,信仰带来对人类的大爱...... 伟大的东西,可以跨越国界,超出性别,直抵你内心,让你在彷徨时心中…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JONAH ENGEL BROMWICH:我们是否正在回到珍珠港事件的前夜
2016年12月8日 珍珠港事件75周年 12月7日是珍珠港事件75周年纪念日。日军这次奇袭造成了至少2400人丧生,美国随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时报精选一组老照片,带你重温这一重要新闻事件。 75年前的12月7日,临近早上8点,数以百计的日本飞机从天…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华夏文摘】廖康:《美丽的哈瓦那》
我们儿时都唱过许多歌,唯有一首,《美丽的哈瓦那》强烈地震撼过我的心灵,让我永远也不能忘怀。那是一个古巴小歌星唱的,在中央气象局的会议厅,算来应该是1963年。我不记得那是一个什么场合,但有印象在那首歌之前,比我高一年级的同学们演唱了《歌唱二小放牛郎》。那是个抗日的叙事歌,也很感人…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今日腊八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俗称“腊八” ,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节是过年开始的标志,俗语有云,“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究竟腊八节从何而来,这天为什么要喝腊八粥?让我们从民间传说、习俗,以及名家笔下的文章中寻找答案…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茉莉:椰枣树下看摩洛哥政治
——伊斯兰与民主之一瞥 捡一挂树上落下来的椰枣递给我们吃,导游说这是摩洛哥国王送给我们游客的礼物。在这个一派祥和的北非花园里,到处看到穿彩色民族服装而不蒙面的女人。如果不是偶尔听到清真寺的高音喇叭呼叫人们去做祷告,我差点忘记这是一个伊斯兰国家。 六年前,当令人…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单若水:哥斯达黎加之行(一)
七月初,儿子带我去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旅游。旅游在我这个惰性气体看来就是拿钱买罪受,好好地待在舒适的家中,看看电视,上上网,吃着可口的饭菜岂不是神仙般的快活,何必要冒着寒暑、顶风冒雨、鞍马劳顿屁颠屁颠地满世界乱跑。至于所谓的美景,在资讯技术发达的今天,只要动动手指google一下,…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单若水:哥斯达黎加之行(二)
在离旅馆约五公里处,有一个被旅游指南称做在哥国“最具戏剧和平易性” 之一(one of the most dramatic, accessible waterfalls)的瀑布。当天我们仅有两个小时的空挡,于是在早晨八点钟公园开门时准时赶到。此瀑布落差约七十多米,由一个山涧径直泻…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单若水:哥斯达黎加之行(三)
蒙泰韋爾德 (Monteverde) 七月六日是个心情沉痛、难以忘怀的日子,在三十四年前的今天,我永远地失去了父亲,至此,所有生身的血亲都远离我而去,今生今世再也不能当儿子了。每年的今天,我都会祈祷,祝福父亲和母亲在另一个世界里安好、快乐。今年出门在外,除了在心里默默地例行…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吴鑫彦:内忧外患的挑战
人活着不容易,总会不断地遭遇内忧和外患。因此,人类有两套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前者用来应付外患,后者通过休养生息来避免内忧。现代社会很多人整天处于紧张状态,即使下了班也放松不下来,长此以往就会患各种疾病。社会上也有一些游手好闲的人,一点苦都吃不消,结果很可能过一…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单若水:哥斯达黎加之行(四)
太平洋沿岸海滩和波阿斯火山 八日晨,我们离开了橵塔伊林那镇,直奔最后一个目标,太平洋岸边的曼努埃爾安東尼奧-尤维塔(Manuel Antonio-Uvita)一带的奎泊斯(Quepos)小镇,行程约一百九十公里,需四个多小时。 我们早上八点半启程,向东南方向、经近四十…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玛雅契兰:把国家嫁了出去
今天讲的这段故事是有关布列塔尼女公爵安妮的。讲这个故事之前呢,让我们做一次时空穿越,回到1486年法国西北部的布列塔尼。那时候它是一个独立的公国,处于英法之间,自然是两国都在争夺的一块大肥肉,布列塔尼虽小,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自然资源跟秀丽的山水更是让它的邻居们个个心怀叵测。 …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茉莉:谈莫言的“获利恐惧”心理
——专制下诺奖得主的命运 不是每个人在获得诺贝尔奖后都很快乐。1957年,法国作家加缪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其第一反应是呼吸困难,如同遭遇一场灾难。 因为加缪认为,马尔罗才是当之无愧的得奖者,他为自己获奖感到极度羞愧,心里充满了恐惧。 加缪是以正直高尚而著名的…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史实:红色高棉兴衰系列(28)后记
(《华夏文摘》首发) 1979年1月,红高棉政权在越南人的打击下灭亡。红高棉残余逃入柬埔寨西部山地,盘据在泰柬边界的森林中。此时在中国,邓小平排挤了华国锋而主掌国政。1981年,新任中共总书记的胡耀邦召开记者招待会。有西方记者突然发问:中共如何看待红高棉在柬埔寨的大屠杀?胡…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何殿奎忆秦城监狱:最难管的犯人是谁
“中国第一监狱”秦城监狱,是1950年代苏联援助新中国157项经济与国防建设的工程之一。高级别、高规格、高待遇,使得秦城监狱成为特殊监管的别名。而一部顺序记录下来的、发生在秦城监狱的故事,则成为历史的特殊佐证。 78岁的何殿奎住在北京市金融街旁一个老旧而安静的小区里…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网文:从美国街头川普的裸体塑像上,我看到了一个大国的自信
一个别出心裁的艺术家,在美国五大城市,旧金山、纽约、洛杉机、西雅图、克利夫兰的主要繁华路段同步隆重推出特朗普裸体雕塑公开展,雕塑名字为《皇帝没有蛋蛋》,吸引了无数民众前来围观、助兴、合影。 这“人”是一座真人大小的裸体川普雕像。不仅纽约,在旧金山、洛杉矶、克利夫兰和西雅图等…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