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诗苑】黄花岗:【七律】百年咏史[19]土改
七律 百年詠史[19]土改 西來邪教竊神州 (1) 富户鄉紳盡白頭 地契浮財入賊手 (2) 愚氓貧痞丈田疇 (3) 沐風櫛雨付流水 (4) 舐痔吮癰踞上游 (5) 捐棄四維如敝屣 (6) 禹封舜壤苦蒙羞 (7) 註(1)指馬克思列寧主義。 註(2)…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秦晖:通过改革改掉某些“中国特色”?
摘要:的确,“福利化”与“市场化”可能各有利弊,但在中国一般性地谈“福利”与“市场”可能是隔靴搔痒。关键在于:我们的“福利”不是别人的那种福利,我们的“市场”也不是别人的那种市场! 这“福利”不是那福利,这“市场”不是那市场 近日有专家指出不要对在中国推行福利性医疗保…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华夏文摘】钱定榕:易北河畔所见所想
2014年春我和太太去德国参加D先生的七十岁生日宴会,然后在欧洲旅游。 德累斯顿(Dresden)是我们在德国到访的城市之一。在那里,在易北河(Elbe) 畔,我们邂逅了两位音乐家,我还“老夫聊发少年狂”了一回。当“狂”劲过去以后,有一件事让我困惑,想了很久。 德累斯…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华夏文摘】老唐:封建,周礼,宗法,与周孔之儒
中国历史研究上的一桩著名公案,就是所谓的中国秦汉两千年封建社会说的破产。这个说法成为主流,据说最早来自于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把中国直至清朝的传统社会称为封建制度,而陈独秀的这一看法,又据说是源自于日本把欧洲的feudalism翻译成汉字的“封建”,进而认为日本直至…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华夏文摘】吴鑫岩:智力与成就
在奥运会上人们看到运动员们的身材有很大差别,例如,篮球和排球的运动员十分高大,而体操和举重的运动员则相对矮小。人们不禁要问,在智力上是否也有不同的“身材”?关于这个问题心理学家们已经争论了一个世纪,至今也没有平息的迹象。以哈佛大学的Howard Gardner为代表的一派认为人类…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华夏文摘】吴鑫岩:交叉的遗传
目前世界上使用英制的国家只有三个:美国和从美国流亡的黑人建立起来的利比里亚(Liberia其实应该翻译为“自由圣地”),以及缅甸。在19世纪初,英国从所占领的印度向东扩张,开始侵占缅甸的领土。在19世纪末欧洲列强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时期,英国在1886年的战争中推翻了缅甸王朝,从…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一个民族被文明征服是幸运
作者:昆云山房 一个民族被征服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被文明征服,这个民族将进入新的文明发展阶段,成为一个文明的民族,例如西德、日本、南朝鲜被美国征服以后,才摆脱野蛮的军国主义,真正进入宪政民主的发展道路。但是一个民族一旦被野蛮征服,绝对就是这个民族的悲剧。例如中国历史上被蒙…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冯颂阳:文革会再来吗?
昨天参加复旦校友活动,《文革五十年祭》。来的人是意料之中的少。当然,这也有好处,个个都是真正感兴趣的。 回顾历史之后,大家聊得最多的是:文革会再来吗? 有人说,不可能了,没有民众基础。 好耳熟的说法。 《浪潮》那个电影里,学生不也说:“纳粹不可能重来…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华夏文摘】老唐:秦制,法家和军国主义
说起秦制,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郡县制。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丞相王绾曾建议“请立诸子” 和“置王”以应对国土疆域的急速扩大的管理问题。始皇让群臣讨论,廷尉李斯就指出,封建制以亲情或熟人关系为基础,以伦理关系为纽带的尊卑关系并不能维持长期稳定:“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华夏诗苑】河套:单身汉的睡帽、她是一个废物
单身汉的睡帽 那颗泪珠滚落在 帽子上,变成了颜色 和图谱 肉体里散发出 苹果和茉莉的香气 当这些香气冻僵的时候 小房子的喷嚏 可能来自胡椒的 味道 她是一个废物 他们从矿井上来 黑得影子也似的 二两或者半斤 老白干可以麻醉意志 和崇高…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陈楚汉 杜修琪:1986,生死漂流
今年五月,我们收到一封邮件,来自一名69岁的美国老太太,叫做简·沃伦。她跟我说,她的丈夫30年前在中国家喻户晓,因为他要做地球上第一个漂流长江的人。但现在,中国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她想在中国出版长江漂流的回忆录,出版社要她自费。她得了癌症,想最后来一趟中国,重走一遍长江,联系到…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华夏诗苑】张文灿:【七言】G20峰会三首
(一) 万国朝圣到临安, 西湖美女舞翩翩。 天无烟尘地静音, 一刻千金谁买单? (二) 四十年前风雨夜, 巨轮转向顺风帆。 重启海上丝绸路, 帝国旧梦今日圆。 (三) 政要来宾皆高贵, 唯独欧巴缺尊严。 白娘熬出雷…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划分文明与野蛮,比划分中西更重要
作者:任剑涛(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西方文明在进入非西方世界之前,你说那是西方的,这是对的。但西方文明作为强势文明进入了,跟你的文明已经发生了碰撞,你再说寻找自己特点的文明那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晚明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汇使人类的融合之势和文明层次的更迭之势、上升之势已鲜明地呈…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思维补丁:当那些曾经厌恶的事物,逐渐成为我们的血肉
(一) 上学的时候,认识一枚颇为腼腆的朋友,这厮一副白面书生的人畜无害样,和女同学说话会脸红,我们一起在宿舍里学习岛国爱情动作片的时候,只有这家伙一脸愠怒地夺门而逃,脸一直红到了胸前的两个小点点。 我向他的内裤发誓,这家伙到毕业的时候肯定还是一名处男。在酒桌上,这家…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金雁:书生为何总是败给政客?
泯灭个性和差异是这种体制的应有之义 对个人的改造和驯服是斯大林模式类型的国家一个重要内容,所以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强调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颇感不快。斯大林说过,马克思的某些原理具有自由主义倾向。他喜欢的是能够贯彻他的意志而自己没有想法的人。托洛茨基说,我们这个体制说的是不劳…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华夏文摘】玛雅:再读韩信 - 中国历史是一碗人肉鸡汤
汉初三杰里,说完张良,我们来看看韩信。司马迁对韩信十分偏爱,这很容易理解。中国人的英雄跟欧美的英雄,在价值观上有区别。虽然历史书上没有明目张胆这样说,但成王败寇是中国大多数老百姓的价值观,失败的英雄不是英雄,我们民族太偏爱成功者了。 阿拉伯穆斯林人的价值观在信仰与荣誉面前走…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云齐天: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比较一下中美的政府开支 本文要旨: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国际上的外部环境要优越得多,但是在处理国内利益关系上,与美国相比则有很大的差距,这不能不让人深思原因何在? 当有人把刚刚在杭州举行的G20峰会之豪华与2012年在美国的G8峰会之寒酸进行比较时,引发了一个小小的的…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胡平:纪念莱布尼兹逝世300周年
今年11月14日,是德国思想家莱布尼兹(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逝世300周年。莱布尼兹是历史上罕见的天才,罗素称他是“千古绝伦的大智者”。 莱布尼兹是哲学家、数学家。关于他在数学上的成就,只提两件事就…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悟空孙:读书札记——从《智人》到《三体》(上)
最近看了两本好书——《智人(Sapiens)》(中译《人类简史》)和《三体》。这两本书(严格说是四本,三体分为上中下三册)看似完全没有关联,前者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的关于人类历史的学术著作,而后者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 …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吴鑫岩:平等促分化
社会的阶层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普遍现象,如今在中国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例如富人的子女在家庭环境、社会关系和教育资源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美国的贫富差距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大萧条前曾经达到了一个高峰,但是随着各种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二战后经济的…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